找到相关内容17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名胜分布

    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被视为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由于大足石刻崛起于北方石窟造像走向衰落之后,无论是石像内容或表现艺术,都不再是前期造像的延续或重复,具有自己的时代特点。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5063287.html
  • 达摩《易筋经》论考

    纳入其名下,所以说少林已成天下武学汇聚之海[注4]。  不过,把内家拳包括进少林拳中毕竟是较晚期的现象。在明末,少林拳是以刚硬著名的。所以相对于“内家拳”而有“外家拳”之称。  此一称谓,起于康熙八年...

    龚鹏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95363414.html
  • 距今2000多年 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

    因果报应、佛法威力的佛教思想。至北朝晚期的故事画逐渐地民族化,则渗透进中国传统的忠君、孝悌、仁爱、和顺、父子恩等的儒家思想。故事画的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有主体式单幅画,以一个画面表现故事的一个典型情节;...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863446.html
  •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

    ,是佛塔崇拜与佛像崇拜并行时期的遗址。也是两种崇拜过渡的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遗迹,还有龟兹克孜尔早期石窟,开凿年代大致是公元四世纪初至四世纪中叶,即内地西晋晚期至十六国前凉时期。多为中心塔柱式石窟,...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反过来又影响到士大夫阶层及民间,如《魏书·释老志》说: “上既崇之,下弥企尚。”  北魏后期禅、理并兴的风气,直接影响到北魏晚期的石窟造像的题材。从现存的资料看,这些题材的造像,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863906.html
  •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石女人,扇姹半姹迦,如是之人类,由带大随求,尚能有子息,若此类带者,应画九执曜,二十八宿天” ,因此,在绘制这种图像时,晚期出现了一些附加图像元素。值得注意的是,炽盛光佛图像志中伴出者必有九曜(或十一...

    李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3964181.html
  • 20世纪的求法新潮与密教热

    近代学术界用文献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考证研究,一般都认为密教乃大乘晚期与印度教融合的产物,传入西藏后,又与本土苯教之鬼神崇祀结合,非纯粹正统的佛教,不少人因此将藏传佛教称作‘喇嘛教’。佛教界内部,...

    陈兵、邓子美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2264226.html
  •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作进一步的考订,但从岩画的内容与雕刻技法等方面观察,与克什米尔境内的这些岩画具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如作画的方式都是采用尖利的石块或者金属器在岩石表面刻凿出阴线图案;早期多表现动物与狩猎场面,晚期出现佛塔...

    霍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3964242.html
  • 《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

    (也称之为「杂密」)的经典之一。中国密教史可分为三个时期:东晋至盛唐是初期中国密教(三世纪至七世纪),中唐至晚唐(八世纪至九世纪)是中期中国密教,五代、北宋(十世纪)以后是晚期中国密教。(注13)《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064915.html
  •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2)

    ,然“永徽八月十一日”七字可辨。永徽造像也是巴渝地区目前所知唐代最早的造像。北山佛湾有唐代晚期乾宁、光化、天复年间造像及题记。  大足北山佛湾第3、5号龛及佛耳岩10号龛皆以毗沙门天王为主尊;第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364952.html
  • 释藏青: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2)

    苍山洱海之间,原建在崇圣寺前,寺早毁,仅塔存,三塔一大两小,大者为千寻塔,十六层,高58米,为多层密檐式砖塔,唐代南诏晚期(841-871年)建;两座小塔均八角形多层砖塔,十层,高约38米,约为五代时...

    释藏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1965208.html